可问题是,现在蒙古跟大明并没有打起来。退一步说就算打起来了,自己还远在福建平叛,怎么可能赶回京师与成国公一同出塞作战。
沈忆宸就连画大饼都没有画好,想靠这三言两语打发自己?
“就算现在贼军举手投降,咱家收到朝廷谕令返回京师,恐怕也是数月之后的事情,何来眼前的机会。”
“再说王公公同样有一颗远征塞北的心,沈提督真能做到让咱家与公爷通力合作吗?”
喜宁不为所动,沈忆宸这点筹码想抵消上万顷良田的损失,不可能!
“那下官就再告诉喜公公一个消息如何?”
沈忆宸知道单凭这两句话,是无法让喜宁息怒的,他的杀手锏还在后面。
“别跟咱家在这里来回绕关子,有话直说!”
“好,公爷信中还说西南麓川前任首领思机法,趁着川贵苗人叛乱防务松懈,从缅甸潜回孟养召集旧部造反,如今声势浩大已经有数万人之众,以至云南边陲局势动荡。”
“朝廷已经下定决心,这次将挥师远征彻底剿灭思机法之流。于是陛下复命靖远伯王骥提督军务,大都督宫聚担任总兵,英国公张辅之弟张軏,以及右都督田礼为左右副总兵。”
“同时征调南直隶、云贵、湖广、四川等地的十五万大军,辅兵更是高达数十万之众,整个大明南部卫所士兵几乎被抽调一空。”
“喜公公,下官认为你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果然当听完沈忆宸的叙述后,喜宁神情立马变得凝重无比,他严肃反问了一句:“此事可当真?”
“很快朝廷就会下发公文,是真是假到时候喜公公一看便知。”
得到沈忆宸的确认,喜宁也明白这种事情不存在蒙骗的可能性,公文下发后很快便会天下皆知。
这下他再也顾不上追究万顷良田的损失,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处境,已经未来福建局势可能出现的变化。
西南麓川叛乱再起,朝廷征召南方各省卫所兵力去围剿,就意味着福建周边省份防务空虚,纷纷面临兵源短缺的局面。
以往若是福建平叛不利,喜宁最坏的打算不过是跑路到江西或者浙江,然后再禀告朝廷提督三省兵力过来继续围剿。
这就是鼎盛王朝不可能被农民军打败的根基,一省兵力不够,后续还有十省兵力等着,靠人数去堆都能硬生生堆死乱臣贼子!
但现在朝廷重心放在西南麓川,哪还有多余的资源去管福建,一旦战事失利喜宁就彻底没了援军跟退路。
情况再严重点,以叶宗留邓茂七为首的贼军,可能会趁着浙赣两省防务空虚,直接一波席卷三省之地,搅和大明东南天翻地覆。
东南加西南同时陷入叛乱危机,再加上西北蒙古大军压境,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喜宁此时额头上冒出冷汗,不敢再往下细想!
“喜公公,以目前叛军势大的局面,若是没有这百万亩良田安置,导致最终的招安失败。”
“你觉得就靠着福州三卫区区万人,能保住咱俩性命返回京师吗?亦或者说东南叛乱再起,福建的无主之地,还会落到喜公公的手中吗?”
走到这步,沈忆宸也是不再遮遮掩掩,打开天窗说亮话。
福建百万亩“无土之地”能瓜分的前提,是平息叛乱全境重回朝廷掌控之中,喜宁跟三司官员才有侵吞霸占的机会。
万一大明南方局势彻底崩坏,喜宁你有本事就拿着鱼鳞册,去向叛军讨要上面规划的田地呗。
以前是叛军没有失败的本钱,沈忆宸跟喜宁可以背靠大明想退就退。而现在攻守之势异也,战事再起沈忆宸短时间内不可能获得朝廷支援,仅剩福建本地卫所孤军奋战。
并且当征讨麓川的公文昭告天下,是否会扭转目前招安进程,激发叛军野心让他们直接开战都是未知数。
小命都难保,喜宁还有功夫贪图那一亩三分地?
沈忆宸的话语冲击的喜宁有些难以消化,他没想到看似一片大好的局势,眨眼间就危急起来,自己等人反倒处于劣势之中,要看叛军的抉择跟脸色行事。
不过喜宁毕竟是见识过大风浪的,平复下心情后开口说道:“如果事情真如沈提督所言,那你有何打算?”
“以目前大明国力面对蒙古大军压境,无法承担起三面作战,福建招安绝不容有失。”
“希望喜公公能摒弃过往成见,与下官一同携手共进,力保我大明江山社稷!”
沈忆宸话说的很明白,以前的恩恩怨怨就一笔带过,后续平叛还得两人“团结互助”。
如果此时翻脸,就是两败俱伤!
望着眼前一副诚恳表情的沈忆宸,喜宁心有不甘,却又不得不屈服现状,只能咬着牙简短回了个“好”字。
“喜公公深明大义,令人高山仰止。”
“如今局势紧张,下官还有诸多事务等待处理,就先告辞了。”
说罢,沈忆宸随意的拱了拱手,就率领着手下众人离开。
望着沈忆宸离去的背影,一名小太监凑到喜宁跟前,小声说道:“干爹,这个闷亏咱们就这么忍了吗?”
“忍?”
喜宁眼神中闪现出一抹厉色。
“咱家出镇多年,何时吃过这样的大亏,福建局势暂且还需要这小子平息,以后定会让他加倍偿还!”
论起睚眦必报,喜宁相比较王振,有过之而不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