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11月17日,《新能源法案》通过德国议会、参议院两级审议,德国总统于次日签署这部将于2004年1月1日实施的法案,并同时向外界宣布德国愿意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不仅包括于缓解全球的环境压力。
新的法案中对光伏产业最有意义上的第十七款,就是对于建设小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者能得到政府的投资补贴和低息贷款,多余的电流入公共电网,由国家电力部门高价回购。这也是审议之初最有可能被删除的一条,以致政策分析人士对光伏产业在今后几年的前景都抱着悲观的态度,但是德国谋求大国地位的决心令绝大多数人大跌眼镜。
这种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对于德国家庭而言,等于成立一个小型企业,除了供家庭多用之外,多余的电流入公共电网,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家庭创造利润。
国内投资一个小型光付发电系统,要六十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但是德国颁布《新能源法》之后,实行高价回购电量等种种激励政策,在德国投资一个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只要六至十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这将极大的促进德国普通家庭投资小型光伏发电系统。
仅这一条就能促进光伏产业在德国获得井喷式发展,显然德国以及欧洲的新能源公司都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一石惊起千层浪,在《新能源法案》的当天,德国施坦巴赫公司代表施罗克先生再次造访联合新能源的欧洲分部,代表施坦巴赫公司要求联合新能源明后年的所有光伏电池及电池组件。
联投发电欧洲分部,由欧洲分部转告施坦巴赫公司:“联投愿意在静海市招待小施坦巴赫先生。”
无论是国内市场部成员,还是欧洲分部的员工,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爽利。《新能源法案》最终能在德国获得通过,施坦巴赫家族无疑是出了大力气,哪里曾想到德国谨慎的性格,让远在亚洲的一家无名企业摘了大桃子?
小施坦巴赫是家族的第三代家长。身材高大,有着哲学家一样的大胡子,收到施罗克转交地电函,没有暴跳如雷,他坦诚的承认自己工作上的失误,轻视了一个重要的合作者或者说是对手,以致公司陷入两难的境地。
作为德国新能源企业的领军人物,施坦巴赫公司零三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0兆瓦。为世界第七大、德国第二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供应商。作为有着悠久传统的企业,无论是从传统地技术要求上,还是从工业布局上,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充产能。零三年,德国所有地新能源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所以说《新能源法案》导致德国新能源产业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迫使德国市场全面的向其他国家开放。
目前也只有联合新能源有可能在明、后年提供1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这样地产能将与施坦巴赫公司一样,施坦巴赫公司不能容忍这样的战略合作者倒向竞争对手,德国排名前十位地太阳能电池供应商,只要与联合新能源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垄断联合新能源在德国的太阳能电池销售,都有可能一跃成为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供应商。
欧洲分部成立的时间还短,并未掌握充足的销售渠道,也注定联投采取与德国本土企业全面合作将是最迅捷的方式。
施坦巴赫的来访,并没有受到傲慢的接待,林泉亲自陪他参观联投分设在通南高新区、静海电子高新区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光伏元件生产基地、静海大学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以及规模宏大的联合集团学员培训班。
林泉给施坦巴赫公司三个选择:第一,施坦巴赫与联合新能源在静海合资建设太阳能电池厂,所产光伏电池及组件都由施坦巴赫公司回收,联合新能源确保明年、后年的产能主要供应施坦巴赫公司;第二,施坦巴赫公司与联合新能源签订十年期约协议,以零四年100兆瓦的产量为基础,联合新能源向施坦巴赫公司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供货量每年递增10%;第三,维持现有订货合同,联合新能源新增加的产能寻找新的德国买家。
德国突然增加的需求,光伏发电市场的大门向世界各国打开,但是三四年之后,德国自身的太阳能电池产能也将迅速提上来,德国市场的大门将逐渐关闭,林泉要施坦巴赫公司为联合新能源在十年之内打开通往德国市场的一条通道。
对于联投,施坦巴赫公司志在必得,所以第三个方案不在施坦巴赫先生的考虑之内。
联合新能源名下有太阳能电池工厂,到静海合资建厂,施坦巴赫先生担忧光伏技术会泄露出去,无疑,在施坦巴赫先生的眼里,这个国家的商人都是狡猾而奸诈的。
施坦巴赫先生选择了第二个方案,与联合新能源签署十年总量达1800兆瓦的期约供货合同,价格根据市场调动,差不多将占据德国6——12%的光伏电池市场。施坦巴赫向联合新能源支付五千万美金的订购保证金,联合新能源将用这笔资金全力扩张太阳能电力的产能。
德国《新能源法案》通过之后,德国光伏发电企业大力寻求光伏电池及组件的供应商,补充自身的产能不足,紧接着就是向上游原料晶体硅片供应商寻求稳定的原来供货渠道,警惕硅片供应商则向最顶层的高纯警惕硅供应商寻求稳定的原料供货渠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